萬一戰事爆發「防空洞」在哪?
俄烏戰爭引發國人對於戰爭的警惕,近期 防空洞 也成為國人討論話題。對此,景文物業管理機構董事長郭紀子表示,依據國家法令,每棟建物興建都會有「防空疏散避難設施」,也是俗稱的防空洞,只是台灣長年和平,早已淪為儲物間,其實即使沒戰爭,也應該清空,以便面對不時會發生的自然災害。
一般華廈、大樓樓下的停車場,通常就是所謂法定的「防空疏散避難設施」,認建築物外「黃色貼紙」皆可躲。由於台灣寸土寸金,為了避免大廈地面下之空間閒置,加上停車空間急需增加,附建之防空避難設備得兼作停車空間使用,以達「平時停車、戰時避難」之目標,用以解決都會區日益嚴重之停車問題。
郭紀子呼籲,防空洞不僅戰爭,自然災害時也可使用,平時應做好維護。
緊急避難必備用品清單
雖然台灣長年處於和平狀態,政府也致力維持台灣安全,但近期的俄烏戰爭不免引起部分國人擔憂,建議住戶也可趁此時機,全面檢視相關設施,畢竟確實不少住戶都已長年將「防空疏散避難設施」拋之腦後,淪為儲物間,真正需要使用時,恐怕就會面臨空間、物資不足問題。
他建議,「可以準備 緊急避難包 ,避難包中,應備有醫療用品、緊急糧食、飲用水等,最好足夠住戶人數的3天分量,並隨時檢查更新,應每半年1次;此外,禦寒保暖衣物、輕便外套、內衣、襪子、毛巾、手套(橡膠手套)、雨衣、小毛毯、暖暖包等,如果有小型睡袋,在可背負範圍內,也可一併備齊。」
郭紀子也提醒,平時每個人在居家中,也應備有哨子、防災地圖、可攜式收音機、手電筒、電池、打火機、瑞士刀、行動電源、充電器材等器材,這些物品不僅在戰爭中需要,其實面對震災、風災等天然災害,都是必要物資,建議大家都應定期備查,才不會遇到緊急情況時,才發現自己完全沒有準備,無法因應災害到來。
根據內政部警政署網站,全台防空疏散避難設施數量達11萬7669處,各避難處所可透過「防空疏散避難設施」查詢,不過,避難設施是為緊急使用,不少區域為私人場所,平時受憲法賦予個人財產權保障,未經所有權人同意,請勿擅自進入查看。
如何提高生存機率
前立法委員蔡正元曾在臉書轉發前空軍軍官、軍事評論家邱世卿的文章「戰爭第一波下的平民生存手冊」,文中提及,萬一戰事爆發、防空警報響起後的24到48小時之間,必須注意或是要有心理準備的一些事項。
平民生存手冊:警報
當防空警報響起時,根據系統設定偵測到飛彈落地大約有3到4分鐘的預警時間,依照目前的國家警報發送機制以及各地區民防空襲警報施放設施的響應,這一場戰爭的序幕將會在一個漆黑的夜晚,大家被手機接收的國家警報訊息以及全島同步施放的空襲警報驚醒開始。
請記住,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政府或社會的救濟或救難措施是不存在的,你都必須要依賴你自己。
平民生存手冊:避難
接獲警報後除了戴帽子、穿著棉質衣物保護身體,必須遠離窗戶避免爆炸震破玻璃而被割傷,切勿跑到大街亂竄,「因為從天而降的碎玻璃也有可能割傷你」!
建議躲在沒有窗戶的房間,緊靠牆根與地板臥倒或蹲坐,用雙臂支撐上半身,胸部離開地面,避免強烈的震波撞擊胸腔導致內傷。若是在有窗的房間,則應躲在無法被窗外燈光照射到的那面牆。
邱世卿表示,若距離爆炸點近,在臥倒蹲坐時應「保持嘴巴微張」,避免震波產生的壓差造成肺部急速擴張而受傷,等到天亮再移動到更安全的地方。
他也進一步提醒,一個安全的避難場所需具備5項條件:
- 掩蔽以及遮蔽的能力
- 充足的食物以及乾淨的飲水
- 應急的藥物
- 可以控制的火源或熱源
- 有足夠的安全阻隔措施
平民生存手冊:應急的藥物
戰爭中最常發生各種割傷、外傷以及飲食不淨引起的腸胃道不適,因此準備適當的應急藥物,如消毒用的碘酒、抗生素、乾淨的繃帶、剪刀以及胃腸用藥,就能夠避免傷勢惡化或挽回生命。
平民生存手冊:可控制的火(或熱)源
在冬季或不良的天候下,失溫是對生命維繫最大的挑戰,熱源不僅可以用來加熱食物,還可以幫助維持體溫,因此透過生火或其他器具產生熱源,對於避難場所內的幼童或生病的人來說非常重要,而火光的亮度,也可以提供心理上的撫慰與安全感。
平民生存手冊:有足夠的安全阻隔措施
「戰爭時期,高貴的人性比白犀牛還罕見!」當戰爭爆發後,隨之而來的社會秩序崩解,其他同樣避難的人可能會成為生存的最大威脅,尤其是當你沒有基本物資匱乏之虞時,其他人很有可能會搶奪你的資源;因此,一個能夠提供阻隔的措施,如一道堅固的鐵門、圍籬甚至是難以破壞的入口,都足以讓他們打消念頭,轉移目標。
平民生存手冊:通信
由於通信系統容易成為被攻擊的目標,無論是電力、行動通訊或是網路、電話等,在首波打擊中會遭到大面積的破壞,「只要比別人多知道一些訊息,生存的機會就會比別人高一些」。
特別注意的是,不要隨意使用具有發送無線電波的收音機或電台設備,因為戰場上交戰各方都會利用無線電信號偵測作為搜敵的手段,萬一被誤解為目標,接下來可能就會有砲彈落在你的避難場所附近。
平民生存手冊:自保
一個落單的避難場所或避難家庭是非常脆弱的,應該盡可能聯絡附近可信任的其他避難的人或是朋友,一個迅速組織起來的群體可以在困難時互相支持交換物資,同時可以最大化的提供整個群體的生存機率。